电除尘器的基本工作过程,通常分为五个阶段:
(1)高压直流电,使电极系统的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值(亦称门限电压值)时就产生电晕放电现象,即电子发射到电晕极表面临近的气体层内;
(2)电子被气体分子所吸附,使电极间的气体电离化,在电晕区以外的气体中电子和负离子;
(3)气体中的粉尘与负离子相碰撞和扩散使粉尘荷电;
(4)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带负电荷的粉尘趋向沉降电极;
(5)带负电荷的粉尘与沉降电极接触后失去电荷,成为中性而粘附于沉降电极表面,然后借助于振打装置使电极抖动,将粉尘分离到电除尘器下面的灰斗中。电晕区以内带正电荷粉尘沉积在截面很小的电晕极上,但为数很少(为在电晕圈内气体正离子电晕电极运动的路程极短。只能与极少数的粉尘相遇,并使其带正电)。
在静电除尘器中,使尘粒带有足够大的电量是通过气体的电离实现的。静电除尘器中气体发生电离后,离子、电子和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,其中,粉尘的荷电是电收尘过程中较基本的过程。在出现电晕后,电场内形成两个不同的区域,围绕放电极很小的范围内,约为1mm,称之为电晕区。在这一区内,场强极高使气体电离,产生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。在电晕区以外称为电晕外区,它占有电极间的大部分空间,此区场强急剧下降,电子的能量小到无法使空气分子电离,电子碰撞到中性空气分子并附着其上形成负离子。粒子的荷电主要在这一区进行。http://www.btmshb.com